徐成丽教授做客第39期《海洋论坛》报告会

1013日下午,第39期《海洋论坛》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动科大讲坛顺利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徐成丽教授应邀作“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与南极医学研究进展”学术报告。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秦启伟教授主持报告会,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200多人参加学术报告会。

首先,秦启伟院长介绍了徐成丽教授的个人基本情况、研究领域方向和荣誉奖励。

接着,徐成丽教授以《南极行》为标题开始报告会第一部分的分享。她介绍了南极探索的必要性、南极的环境情况和人类对南极探索的历程。而后,徐成丽教授就自己个人的经历,分享了一段奇妙且有趣的南极之旅。同学们观看了徐教授分享的珍贵照片,聆听徐教授的亲身经历,无一不对神秘而又壮丽的南极科考产生更加浓烈的兴趣,同时,对南极科考人员产生无比的敬意。

徐成丽教授在分享第二部分南极医学研究进展时,强调南极医学的研究对人类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性,分别介绍了在国内外有关南极医学的研究现状。其中,我国主要以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中山站的特殊光周期、隔绝的环境和行动受限严重的条件下科考队员的心理变化及生理调控机制开展了医学研究,同时,对昆仑站冰盖高原低氧复合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心理变化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做了详细介绍。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提问,徐成丽教授也非常耐心为同学们一一作答。有同学问到:“从南极科考回来之后对队员的身体情况的变化还有没有继续的跟进和研究?”,徐成丽教授说“这其实正是我们南极医学研究最关注和最重要的一点”。还有同学提问:“科考成员一般需要经过多久的训练才能出发南极进行实地考察?”,徐教授回答说:“南极科考队队员的筛选一般会在每年的八月份,也就是去南极考察前一两个月的时间开始筛选,然后会让预选队员进行一系列的训练,让他们慢慢适应高原反应,以更好的完成任务”。通过学术报告会及交流活动,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对我国南极科考事业更加热爱和关注。

报告会结束后,徐成丽教授愉快地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师生合影留念。

 

报告人简介:徐成丽,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导,PI。曾参加中国第2224次南极考察,长期从事南极特殊环境生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研究。2001年至今,牵头完成了长城、中山、昆仑和泰山站共33个考察队列从整体、器官、细胞、基因及心理不同层面的生理心理适应、损伤及干预系统研究,建立数据库,研制考察队员选拔标准,构建极端环境下生理心理适应评估模型,为队员选拔、适应、防护、站务管理和有关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数据和建议,保障了队员在南极考察期间健康高效工作。为国家战略需求储备特种医学技术力量,取得了一批成果。2010年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共建了“极地医学联合实验室”,任常务副主任,2006-至今担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SCAR)人类生物和医学专家小组中国代表。是我国2009年在“无人挑战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昆仑站的唯一医学论证专家,2017年聘为“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空间站工程航天医学项目评审专家,2018年至今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2017年获得由人社部和国家海洋局评选出南极考察30年以来59名“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之一。2016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第三届科技奖励大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文/图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黎嘉宁 何漪咏)